找到相关内容1929篇,用时3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说善业道经大意

      这部《善业道经》是释迦牟尼佛在龙宫讲的,当机者是龙王。当然,龙王与我们处在不同维次空间,事实上也确实有龙王。可是,我们还要懂得佛表法的意思。佛没有一句假话,也没有一句废话,句句皆真实。...别人,明天谁供养我?”于是犹豫不决,不敢去做,佛陀的教诲就永远不能实现。我们看到古书上的记载,古时候有人做,但我们不敢相信,恐怕这些书大概是劝人为的,未必真有这样的果报。   这几年,我们在“...

    净空法师讲述

    ||善业道经|命运|因果|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3/21573036213.html
  • 我们有把握修来人天福报么(达真堪布)

      学佛修行就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不能虚伪啊!如果虚伪了,你无论修多少、念多少,都是白修白念,有什么用?很多人修行了那么多年,最终连人天的福报都得不到。在皈依三宝的基础上断种恶业、行种善业,才能得到人天福报。   如果没有皈依三宝,没有断除种恶业,没有行持种善业,你做布施、做供养做得再大,你帮助的人再多,也得不到人身。这是怎么回事呢?你布施了、供养了,肯定有功德、有善报,你会得到...

    达真堪布

    人身|福报|转世|人天福报|皈依|

    http://www.fjdh.cn/article/2014/03/161327325603.html
  • 何为

    :佛教名词。亦称善业,指佛教的基本道德信条。其中属于身业的有三条:不杀生,不偷盗 ,不邪淫。属于口业的有四条: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属于意业的有三条: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善又分止、行两种。《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说:“有二种。一止,二行。止则但止前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以顺理为义,息倒归真,故之顺理。止则息于重倒之恶,行则渐归胜道之,故止行二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22555006.html
  • 倡导佛教 促进社会和谐

    倡导佛教 促进社会和谐  ——学诚和尚开示节要  佛教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注重于品德的提升、人格的完善、人际的友善、社会的和谐。“”是佛教的重要内容,大家只有真正了解,才能深入理解,进而产生信解,发扬精神,造福社会人群。  一、什么是  佛教提倡的,即是规范我们思想、语言和行为的条基本原则,包括:一、不杀生:不害一切物命,爱护生命;二、不偷盗:不窃取他人财物,保障公共...

    学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82463363.html
  • 八荣八耻与佛教的“

    八荣八耻与佛教的“”   2006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他提出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佛教的善恶观,其实质与荣辱观是一致的,也即以十个条件为基础的佛教善业、恶业。佛教提倡“”,是规范我们思想、语言和行为的条基本原则,包括:一、不杀生:不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3060184.html
  • 宗舜法师:行所感种种庄严

    宗舜法师:行所感种种庄严 能够做到不杀生,即可感得长寿无夭、不为人害庄严; 能够做到不偷盗,即可感得财宝最胜、集佛法藏庄严; 能够做到不邪行,即可感得家人贞顺,不为人污庄严; 能够做到不妄语,即可感得离众毁谤、所作必成庄严; 能够做到不两舌,即可感得眷属和睦、同乐无诤庄严; 能够做到不恶口,即可感得众会欢喜、言无违拒庄严; 能够做到不绮语,即可感得言不虚设、方便断疑庄严; ...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21554371.html
  • 知义法师答:何谓五戒和

    怕是一条,只要能持,就有功德。   :   l.不杀生。   2.不偷盗。   3.不邪淫。   4.不妄语。   5.不饮酒。   6.不两舌。(不挑拨是非,或利用各种刊物恶意的...

    知义法师

    知义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8/02/22031920507.html
  • 如本法师答: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待成佛,上品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

    问: 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待成佛,上品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 如本法师答: 随各人因缘性向所趣,皆得往生彼佛净土,若论弥陀佛净土与弥勒菩萨净土殊胜区别,可略分六点差异,若详细分析,则细说不尽:   一、阿弥陀佛(梵语Amita-buddha)是法界最尊之果位;弥勒菩萨(梵语Maitreya)是等觉菩萨,是一生补处法身大士...

    如本法师

    弥勒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7062511419.html
  • 中天寺胜鬘经典导读班研读《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中天寺胜鬘经典导读班3月12日在般若堂上课,11位学员出席参加,檀讲师陈秋琴带领导读《佛说未曾有因缘经》,研讨内容包括当勤修行,多近名师、修、修般若智能,陈秋琴勉励大家闻经悟道后要弘扬佛法、度化众生,与大众分享正知、正见,体会正法的心得。

    佚名

    |中天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3/11355621199.html
  • 赵朴初答:什么是五乘佛法?什么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

    主要内容就是:五戒、。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教认为,这类不道德的行为应该严格禁止,所以称为五戒。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的,约身、口、意三业分为种。身业有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业有四种:不妄语欺骗,不是非两舌,不恶口伤人,不说无益绮语;意业有三种:不贪、不嗔、不愚痴。这就叫,反之就叫恶。

    赵朴初

    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佛教初级知识|佛法问答|智慧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7592210882.html